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工业地产招商 > 正文内容

287亿元!12个重点项目在闵行吴泾签约落地!|区域产业

  3月24日下午,“天生能才,泾创未来”2025吴泾镇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举行,会议发布了《吴泾镇关于优化投资促进机制推进招商和服务一体化的实施方案》、“天生能才·泾十条”产业政策,启动“科技加油站”并进行12个重点项目签约。

  此次活动为3月25日开幕的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暨“投资上海”活动周主题活动之一,当日签约的12家企业涵盖民用航空、能源材料、生物医药、养老科技、人工智能等行业,总投资额28.7亿元。

  作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2024年吴泾镇产业布局紧扣“天生能材”战略,聚焦民用航空、新材料、养老科技三大区镇重点协同产业布局,成立专班运作,采用“招服一体化”双轮驱动模式,推动存量企业服务与增量项目招引齐头并进,区域经济“量质齐升”。

  去年落户的中航机载目前已吸引10家上下游企业集聚,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的中航民机机载系统工程中心正加速建设;全市唯一的养老科技产业园国盛健康云城顺利落地;衣恋中韩产业园服务专班成立,引进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导入系提达此、步美十美等一批韩国企业资源。全年新增市级重点项目2个、区级重点项目11个、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4个,新增营业收入15亿元,累计有效投资额30亿元。

  现场12个重点项目进行签约,涵盖民用航空、能源材料、生物医药、养老科技、人工智能行业,总投资额28.7亿元。

  当日启动了“科技加油站”品牌馆授牌,持续强化产业要素集聚,有效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全面赋能吴泾镇各项产业生态建设;聘请首批10位首席技术转移经纪人,为6位“科技加油站”站长颁发证书;拓展“科技加油站”联盟成员,Innomatch、国科新研、闵行区知识产权协会、海通证券、新兴际华、孚腾资本、建设银行、农商银行、国枫律师事务所、道朋律师事务所等,将为企业提供法律金融知识产权技术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一系列组合拳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天发布的《吴泾镇关于优化投资促进机制推进招商和服务一体化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天生能才·泾十条”产业政策,围绕闵行区“一南一北”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科创策源及区域链主企业产业带动作用,聚焦重点产业,发挥镇三套班子领导、各职能部门作用,强化产业专班与园区专班的协同联动。以招服一体化为宗旨,提高区域园区整体去化率,构建系统化、流程化、数字化、激励化工作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从创新招服模式、积极引进增量,安商稳商、做好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力做好招商服务支撑保障,完善招服工作的激励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做了详细解读;结合吴泾镇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一系列包括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人才引进等在内的政策,其中提到充分利用专业机构并听取企业意见,提高政策易读性、政策直奔主题,重点企业由相关职能部门实行政策全程帮办制度,从政策申报、政策实施至政策兑现全流程闭环,拓展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覆盖面。

  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更好更精准有效服务企业,会上,吴泾镇设立了民用航空(低空经济)、养老科技(生物医药)、能源材料三大产业专班。三大专班将成为吴泾镇实现精准服务、高效推进发展的关键引擎。

  吴泾区位优势显著,轨交15号线号线在此双轨交汇,与虹桥枢纽相邻,凭便捷交通30分钟可直达长三角城市群,沪金高速、虹梅南路隧道等构建起立体交通网络,为企业发展铺设了“快车道”。区域内配套设施完备,华东师大、上海交大等优质基础与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拟建的瑞金医院闵行院区等三甲医院为健康保驾护航,大零号湾国际科学家社区等高端人才公寓为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保障,真正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

  2024年吴泾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90亿元,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647亿元,服务业营收326亿元,全社会固投121亿元,经济体量居闵行区前列。今年1—2月吴泾重点经济指标全面实现开门红,全镇财政总收入完成41.26亿元,同比增长68.5%;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46.22亿元,可比增长约12.8%;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完成105.67亿元,同比增长7.8%;规上服务业营收完成47.46亿元,同比增长6.1%。

  活动举办地创E谷也是极具特色的投资地

  吴泾正迎来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的历史机遇,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网络”,依托大零号湾区域丰富的科创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高地;不断完善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打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切实做到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欢迎转发,但请注明出处“上海经信委”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sh-cfw.com/index.php/post/1277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新十年“产业地产”将成金地新的增长极

新十年“产业地产”将成金地新的增长极

  根据十四五规划建议,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与此相伴,中国将诞生一批世界级企业。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这是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推进,利好政策频出,产业地产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的综合型上市公司,金地集团600383股吧)截...

共享公寓新模式万科泊寓进军闵行

共享公寓新模式万科泊寓进军闵行

  “泊寓”再添新枝——位于上海闵行区南华街号的泊寓·虹桥南华园店正式对外揭开神秘面纱。,顺应趋势,着力共享生活空间,满足青年生活、社交需求的同时,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实现存量资产的有效配置。   泊寓·虹桥南华园店地处闵行区南华街,虹桥商务区、凌空SOHO、江桥万达三大片区交汇处,赢闹中取静而犹如“世外桃源”,项目整体共计7栋楼、规划房间约370间,并配备书吧、健身...

产业地产——片区综合开发的干货经验总结!

产业地产——片区综合开发的干货经验总结!

  产业地产——片区综合开发的干货经验总结!   片区综合开发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从早期的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到华夏幸福固安工业园,再到中建八局上海重固镇PPP项目,都算是片区综合开发的范畴。近些年,片区综合开发逐步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开发模式。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其中明确要以新型城...

一文通透:上海产业地产生存法则

一文通透:上海产业地产生存法则

  原标题:一文通透:上海产业地产生存法则   来源:方升园区大会(ID:CIPC_2007)   上世纪90年代起,区域蓬勃发展的关键力量就是产业园区,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张江高科、漕河泾、金桥为主的国有园区企业。时至今日,国有园区仍然是上海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民营产业地产企业也依靠独有的产业园区运营能力逐渐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在全新的产业发展过程...

上海低调组队拿地万科20版产业地产起底

上海低调组队拿地万科20版产业地产起底

  经济观察报独家获悉,万科联手南方产业地产大鳄技园区的北蔡板块拿下一块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的产业用地。目前地块即将动工,蕞快将于明年5月份正式对外亮相。   住宅市场增速的回落,使得过去被国内开发商冷落的产业地产近年成为市场焦点。新加坡裕廊、央企招商局、大连亿达、华夏幸福、万通、绿地等企业都想在这个存量巨大、又颇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中谋得一张入场券,近年来明显遇到增长瓶...

闵行又完成一项重要签约布局梅陇等街镇打造宜居的未来城市

闵行又完成一项重要签约布局梅陇等街镇打造宜居的未来城市

  原标题:闵行又完成一项重要签约,布局梅陇等街镇,打造宜居的未来城市   近日,上海仪电与闵行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进闵行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区。   “人工智能+”+产业升级+“区级城市大脑”   据了解,闵行区将在人工智能领域、重大工程领域、产业载体建设、智慧城市应用这四大方面,与上海...

ATLAS寰图携手宝龙地产打造闵行科创集聚高地

ATLAS寰图携手宝龙地产打造闵行科创集聚高地

  近日, ATLAS 寰图与宝龙地产携手,启动吴泾宝龙广场整栋楼宇的全方位升级改造合作。双方期待借此合作,强强联合,共同挖掘项目价值,打造吴泾商圈商办迭代升级的新标杆。   吴泾宝龙广场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永德路 767 号,地处闵行城市副中心吴泾商圈,临近城市次干道申嘉湖高速与虹梅南路高架,地铁直达,优质的区位优势为项目的开发运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

三十年的坚守:万科在闵行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三十年的坚守:万科在闵行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三十年的坚守:万科在闵行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2022年闵行区两会期间发布的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闵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民生保障等取得重大进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8...